○意识 [3]

   得到物质、旅行、拥有高超的能力、受到赞赏,这些都只会产生一时的喜悦和痛苦,而没有意识的人生会不断重复这一过程。一旦意识到这一点,就更容易去追求无心状态。



  每个人最终都会进入作为意识存在的状态。在那之前,人们会不断经历得与失、喜与悲。这些都不是坏事。区分好坏也是思考的结果。无心状态不会受到这些束缚。


  在这个意义上,人生的事件没有好坏之分,没有得与失,是中性的。通过从这些事件中学习,我们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;如果无法学习,我们就会重复类似的事件。


  随着觉知的加深,无心的时间增加,意识的存在也会增加。觉知的程度决定了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判断的不同。随着觉知的加深,人们会远离欲望和愤怒。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为了加深觉知的经验。


  当无心成为一种习惯后,人们更容易察觉到突发的思考,并自然而然地努力回归无心状态。


  在马拉松比赛中,有些人希望尽快到达终点,而有些人则以完成比赛为目标。但最终,每个人都会到达同样的终点。人类也是如此,每个人最终都会达到相同根源的意识。不论一个人跑得多慢。


  自我害怕失去自我或受伤。因此害怕死亡。但在意识的存在中,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思考,甚至没有死亡的概念。早死也不好,长寿也不好。自我执着于生死。在无心状态下,没有出生也没有对死亡的概念。换句话说,意识中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。意识一直存在,那是人类的根本形态。


  人类本质上就是意识,所以无心并不是重新获得意识或得到什么东西。只是不知道一直存在的事实,这就是无知。而相应的自我思考则处于前台,人们误以为这个思考就是“我”。


  年轻时,即使是粗鲁和暴力的人,随着年龄增长也会变得温和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人类整体上从恶向善,从喧嚣走向宁静,从粗鲁走向精致。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自我,并不再受思考的影响,进而达到无心的状态。换句话说,从自我到意识的方向。这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未来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区别。


  人生中发生的事件和经历都是回归到根源意识的道路。


  为了追求无心,不需要苦行或禁食。


  意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变得完美。


  作为意识的存在,没有思考,所以不会在意自己是完美还是不完美。


Post a Comment

0 Comments